听说2024年除夕不放假时,他说了这么一番话:
其初衷是想让人们在年后过个不间断的好年,多在家陪陪父母亲人。
但为何会引起人们这么大的波澜甚至不开心不领情?原因大体有三。
其一,除夕这个日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太过于重要。
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这个国人最为看重的日子里,后面连续甚至多放一两天假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是这一天,是刻在了中国人骨子里最为特殊的日子,除夕。
其二,便是多年来,关于调休和不知何时周末也成为了假期一部分等一系列因素形成的一种长久的积累。
其三,是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也可看作是近些年对传统文化日渐淡化的一种急切。
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初心。

否则要这些特殊节日又有何用?
很多时,人们并非为了放假而放假,而是在那个特定的时间该做特定的事。
如果说,为了满足节假日的连续或长短而忽略“特殊日子”存在的深刻意义,以及这些日子在人民心中的份量和地位。
那么一年里那么多天,又何必在意这区区几天?
哪一天回家不是回呢?那么,任何特殊的日子是不是都可以忽视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可这终究是不同于其他三百六十五天的日子。
它是除夕,它不光是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更是人们心中的一份念想,甚至那一天,是人们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某种肯定和鼓励。
幼时就总听长辈们说,“时代变了,年味也变了。”
可那时,孩子们还是最期盼过年的,尤其是除夕,父母会早早备好几天的食材,菜市场、商场满满当当都是人,路上的车和路人也是行色匆匆,但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就是它在人们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
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还记得08年广州春运瘫,几十万务工人员宁愿在车站等几天都要赶在除夕回家,为何?
就是因为那一天对于人们来说太过重要。
是辛苦一年里对自己,对家人的一份交代和爱。
从古至今,无论穷富,人们都会赶着除夕回家,太多感动人们的故事发生在冒雨冒雪赶在年三十回家的日子里,哪怕再苦再累,在那一天看到亲人也会是幸福的。
这就是除夕的意义,不是多一天两天假能相提并论的。
至于鼓励请年假,只适用一部分人,对于很多打工人来说没有年假一说,甚至还会助长很多地方如拿令牌般不放人。
还有那些在外地上班的,赶除夕基本无望。
如今,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除了要妥善解决长期积累的假期、调休等问题,
更要明白一些特殊日子在人民心中的意义和份量。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