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以后,很少有人家做稻场了,
大忙季节,村村通的公路就成了稻场,
稻子直接晒在路上,稻草直接粉碎在田里,
一两个毒日头稻子就晒得焦干,减少了很多工序,
减轻了很多劳累,但于小孩子来看,也少了很多快乐。
做稻场总在雨后初晴、地面潮而不烂、湿度刚刚好的时候,撒点草末碎屑在上面,用石磙轧平。
石磙不能用牛拉,会踏出牛脚迹,只能人工拉着走,石磙后面拖着一捆细树枝,
人拉石磙一圈一圈在场上走,直到把满地胶泥轧得平平整整。
nan好的稻场晾晒两天就可以使用了。
小孩子可能会逃脱割稻,也能逃脱挑稻把子,但却逃不开抖场,
尤其是五更头抖场,真是受罪。
从睡梦中被喊醒,睁着惺忪的睡眼,跟着大人到稻场上,把稻堆扒开,
把一捆捆待轧的稻拖到稻场各处均匀摆好,
再把一捆捆稻解绳抖开,尽量铺得均匀。
铺好就可以打场了。 打场是父亲一个人的事情,他赶着牛拖着石磙在场上一圈圈地走,
从黎明走到天亮,天亮再继续走,场上的稻草被翻了几翻,直到每一根稻草都没了稻粒,
打场才算结束。

稻草叉走,稻谷收在一起,开始扬场,父亲握着一把木掀,把稻子一掀掀铲起来抛向空中,
借助自然的风把草末吹走,把稻粒落在场上,一掀掀,一掀掀,每一粒稻谷都经过父亲的木掀,
千斤万斤的粮食都由他的胳膊抛向空中,再落下来。
扬干净的稻谷不及收回家,已是傍晚,在稻场上堆在一起,像座金字塔,
大人吩咐小孩子把牛牵回家,路上顺便饮牛,到家再端盆青灰(草木灰)过来。
青灰在谷堆上撒出花纹做记号,以此防盗。
虽然做了防盗,夜晚还是要看场的,看场不用小孩看,但小孩要玩个够。
父亲在草堆头前搭一个窝棚,或者在草堆肚里挖个洞,夜晚睡在里面,不会被夜露打了脸,
被褥也不会被淋湿,这就成了我们的乐园。
我们在窝棚洞里钻来钻去,在草堆边扎跟头竖蜻蜓(倒立),看谁竖得久,
爬到草堆顶上往下溜,围着草堆追逐疯跑……
月亮升起来了,露水也下来了,风里有了凉意,也有稻谷的清香,
小孩们一个个玩得蓬头垢面,满头是草,渐渐困倦散去,我摸摸弄散的头发,
发现辫子上那朵塑料头花只剩下花蒂,花瓣不知去向。
那是一朵漂亮的月季花,妈妈去大姨的代销点买的,花朵逼真耐看,
戴在头上,惹得小伙伴们艳羡不已,如今只剩一个梗子了,
我捏着那梗子,披散着头发,一路抽抽嗒嗒哭回家……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