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企,严重亏损,还有很多乱事儿,在重组边缘。
上面连派几员大将,都搞不定。
最后下来一领导,此人很勤勉。
每天中午食堂吃饭,都是最后一个才来,下班走的也很晚。
经常全公司的人都走了,他办公室还亮着灯。
刚来的时候,这单位员工对这人报很大希望。

觉得和前几任领导比起来,他一不贪二不胡来三不躺平,每天披星戴月地干,是个好干部。
但时间长了,对这人越来越失望,觉得他夸夸其谈,缺乏领导力,虽然貌似很勤勉,但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像极了崇祯皇帝。
但我暗自赞叹,这人聪明绝顶,仕途稳了。
这么个烂摊子,论着谁来、怎么干也是死路一条,前几任的经历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此人干脆只打勤奋牌,真正的大动作却一点儿不干。
没有大动作就不会有风险,而勤奋却一定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你可以评价我的能力,但没有人可以批评我的态度,对不?
果不其然,一年多以后,该领导炼级成功,上调区委机关任副局去了;
再过半年,该单位被彻底重组,收归另一个大国企账下,半数员工解聘走人。
领导对干部的期待,往往是与群众不同的。
领导看的是人,群众要的是结果,这两者却并不是一回事,甚至是矛盾的。
决定升迁的是领导,不是群众。
所以《荣枯鉴》里说:“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
位与名要哪个,自己得想清楚。
为什么干实事儿的人升不上去,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