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寨子里只有两台黑白电视机,只通过天线收到一个台,
还是随时雪花点麻完的画面,可是却成全寨老幼的饭后娱乐内容。
暑假如期而至,知了叫得心慌,牛啷啷也是一阵接着一阵,颤抖的声音不停地提示人们——热热热热。
大起早牵牛到田坎吃草时,拖着一两块钱的暗白色塑料拖鞋,放牛时也跑得飞快,卷起的裤脚总是被露水打湿。
等到太阳越过椿菜树梢,牛也吃得很饱了,开始喘着气挺着肥硕的大肚囊,把嘴伸进秧田头喝水,有时候一凼水都被喝干。
蚂蚱跳来跳去,我们会捉来串联起来。
半早起要么是十点半左右,大家就热得扎不住,一个见一个赶牛回家了。
有些孩子听从父母安排,回到家先把饭煮起,然后飞快地跑到有电视的人家去看电视。
有电视的人家大人不在,小孩便偷偷摸摸地和小伙伴开电视,摇天线半天跳出那种晃来晃去、一会儿高一会儿矮的人物画面。
听到拼刀的声音,大家便小心翼翼地不动天线了,生怕它飞了似的。
原来就想看雪山飞狐,雪花点的画面里古装人物飞来飞去,大家坐定后,看得非常入神,直到两集播放完,
才从剧中回神过来,然后你一句我一句摆谈着。

大人也回来了,有的孩子只顾看电视,被骂得鸡飞狗跳。
吃过午饭,谁也不睡午觉,小伙伴们约起跑去小坡顶、大坡上、长冲等地,冒着太阳找地瓜,
有时候窜进老红哥家地里摘黄瓜,被他母亲发现后大家四处“逃跑”,老人家一顿骂起来。
几个家伙偷得黄瓜躲在大石头下吃,忍不住笑起来,可是回家又是一顿打。
午后三四点钟就要播放新白娘子传奇,男孩女孩都早早跑来候在电视机前。
大家捂在一堆,目不转睛地看着模糊画面。
“小青”“姐姐”“碧莲”“宝三”……港腔声调,令人回味无穷。
当看到法海把白娘子关在雷峰塔时,小伙伴们咬牙却齿,跟着愤怒起来,有些女孩还哭起来。
大家看入了神,又到了下午放牛时间,谁也不离开,惹得大人们从寨头喊到寨尾,每一个字都被全寨人听见。
有一次电视太精彩,大人喊也不管用,那个大叔没有办法,只有悄悄用钉耙把电闸拉下。
然后假装问是不是停电了,怎么灯也不亮了。
大家面面相觑,才一个跟着一个去放牛。
放牛的时光也是快乐的,呼朋唤友地,带油带盐,去老江寨“做菜”吃。
那种快乐的暑假时光,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