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生我的时候没什么产假,她舍不得我去托儿所,就让姥姥过来照看我,
所以,我就是一个在姥姥背上长大的孩子…… 姥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在刚怀母亲的时候,姥爷就去世了,母亲就是所说的“梦生”。
因为祖上是蒙古王爷,所以,到姥爷这一辈还是家道殷实。
姥爷去世后,姥姥一个人便撑起了这一大家。
母亲说,她小的时候,家里的一口锅要煮七、八十口人的饭,
虽然家规家法严苛,但那些家人都愿意在姥姥家,直到解放后,姥姥才把家里的人一一安顿遣散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姥姥把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大舅送到了部队上了战场。
战争结束,大舅立了功留在了部队,也渐渐地变了心,要和在老家的舅妈离婚。
姥姥带着舅妈和大表姐找到部队,对大舅说:“我让你参军打仗,可没让你当陈世美,走!回家!”……
就这样,大舅跟着姥姥和舅妈她们回家了,一辈子也是儿孙满堂……
姥姥虽然对儿女管教严苛,但她知道有文化的重要,所以,除了大姨帮姥姥料理家事外,
其他的儿女都被她送出去读书了。和母亲青梅竹马的父亲,因为家里穷,但又爱读书,姥姥也一样承担了父亲的学费。
直到解放后,母亲参加了工作,父亲也考上了师范,父亲的学费才由母亲全部承担了。
其实,姥姥应该就是成就父母爱情的那个人吧……
姥姥从来不叫我的名字,就叫我“丫蛋”。
记事后的我,脑子里都是关于姥姥记忆。睡觉、吃饭……
样样离不开姥姥。说来也怪,承传家规的姥姥在母亲管教我的时候,却处处护着我,有时候,还会因为母亲把我管教得哭了,姥姥还会追着母亲打……
在我童年细碎的记忆中,关于童年的快乐好像大部分都源于姥姥……
我上小学了,姥姥也回家了。
后来姥姥病了,父母经常带着我去看她。一见到姥姥,我就蹦上炕偎在她的怀里,姥姥就一直“丫蛋,丫蛋”的叫着,
拿出她所有好吃的东西…… 姥姥去世了,出殡时母亲把我拦下来,
说女孩子不能进墓地。
姥姥就躺在她为自己准备了十几年的那口枣红色的棺木里被抬走了……
姥姥就这样走出了我的世界,眼前是随风舞动着那一片片泛黄的纸钱……
写到这,突然脑子里跳出一个想法,父母已经不在了,有的规矩也可以破了,
再回老家时,要去看看姥姥,要问问她还记不记得我这个“丫蛋”呢………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