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眼宽容事,心宽容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做人要有度量,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用短浅的眼光看事,则事事不顺心;
用狭隘的胸怀去看人,则人人都有罪过。 ·
眼宽容事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人无完人,事无完美。
活在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样样顺心的事,关键在于心态。
曾国藩早年在京城为官时,眼界并不宽阔,容不得沙子,脾气还很暴躁。
有一次他跟湖南老乡同官的郑小珊共事,因意见不合就吵起来,隔着桌子就要动手,被大家拉开后还指着对方鼻子破口大骂。
这让身边的朋友开始疏远他。
后来成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掌管湘军大小事务,眼界狭隘的他,看不惯地方官员贪腐、无谓的作风,上下不齐心,人际关系很糟。
后来经历三次战败,三次自杀,未果后,曾国藩痛改前非。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
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性格暴躁、做事畏首畏尾、贪欲严重,多半是眼见不宽,见识短浅。
曾国藩有句名言:“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未来的事情虚无缥缈,不要去多想,以免影响我们的心智。
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眼前的事,脚踏实地,心无杂念。
以前发生的事,不要过于留恋,向前看。
“尽心知命,方能无畏无惧”。
我们唯有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才能让自己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勇往无前,创造辉煌。
心宽容人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大海可以容纳上百条河流,是因为他有宽广的胸襟;
悬崖峭壁为啥能直立千丈,是因为他没有过分的欲望。
曾国藩曾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富贵功名往往如过眼云烟,“惟胸次浩大”对我们来说,有真正的意义、有帮助。
曾国藩在劝诫弟弟的信中写道:“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
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遇到事情,遭遇挫折,怨天尤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人们岂能被你的魅力折服?
凡事反求诸己,找寻自己的不足之处,日日留意加以克服,直到彻底改正。
这就是曾国藩提出的“悔缺”之道。
曾国藩常以“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
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