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回到山东还是有很多事不习惯、不理解,
尤其是为人处世和消费方式上。
在为人处世方面北京简单多了,没有那么多讲究,
大家相处都很简单,说话做事都比较轻松随意,
没那么多“规矩”,都是以结果为导向,
把事情做好为最终目的,交际也是以轻松随意为初衷,
没那些高低贵贱尔虞我诈,大家都是平等相处,
更没有那么多形式化的东西,不会像小城市那么势利眼,
喜欢混各种圈子,目的不是玩,或者不仅仅是玩,而是为了接近某种人,
实现某种目的,甚至以认识谁谁谁为荣,感觉认识某个行业领袖自己脸上就贴金了,
让人高看一眼,从而利用他人的虚荣心、攀比心拉帮结派,
从中谋取利益。
北京整体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这当然跟整体素质息息相关,
小地方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认知、思想、眼界、学识、能力等等,
还是差一些,更现实、更虚荣、更喜欢以貌取人,
喜欢用你吃的、穿的、用的、开的、住的、表现出来的种种肤浅地评判一个人,
这恰恰是狭隘和庸俗的一种表现。

在北京很多大老板穿着很普通背着双肩包挤地铁挤公交,
没人在乎怎么看,大家都不需要用这些表面文章来标榜自己,
别人也不会通过这些表象评判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再比如消费方式这方面,我跟北京的好朋友和同事,
或者出去玩的搭子基本都是AA制,女生也会主动AA,没人觉得奇怪(情侣除外),
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谁都不想欠谁,反而公平公正,简单轻松,
谁也不必计较谁多花谁少花,大家都是平等的相处方式,
只要把话说开了,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小城市的人反而喜欢充场面爱面子,所谓的“我请你”是真大方吗?
如果对方不回请你还不介意,那你是真大方。
其实你内心还是要求对方回请的,甚至也会综合评判你花了多少他花了多少,
是不是平等,比如他请你吃饭喝茅台,你请他吃饭喝二锅头,
他嘴上不说,心里肯定觉得这人办事不地道,甚至默默减分,
觉得此人不可交,但你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回馈你呢?
你请得起茅台,对方未必请得起,所以你还是希望对方给你对等的价值反馈,
那这就不是大方,这就是锱铢必较,大方是不计较得失,不要求对方以同等的方式反馈。
其实这些“假大方”都是人情世故,没有几个人真大方,
都在权衡利弊。
总的来说,在北京不论是人际交往还是人情世故,
其实都简单随意多了,反而是小地方讲究越多越折能射出人心叵测社会复杂,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是大环境所致,只是接不接受和适不适应的问题。
我可以适应,甚至可以惺惺作态如鱼得水,但我内心依然排斥。
(投稿Vans)
